村网通总站 二里河村 zhongguo.nync.com 欢迎您!
01
最近,借钱的人多了起来,300、500、1000的借。
疫情的影响太大了。
过去三年,看过太多人失业,看过太多企业倒闭,看过太多人伤心落泪。每一个关于疫情的文章后面,都是一道哭墙,整齐地排列着生活的苦和痛。
更多的人的生活,都笼罩着无言的看不见的伤痛。
当然,我认识的多是中下层的人。
知乎上有一句话:这次疫情受委屈最大的,其实是没什么声音的人。你跟他们讲隔离防疫,但你没法帮他们交房租水电、一日三餐。
是的,影响最大的是城市的贫困家庭。
比如开小饭馆、滴滴司机、出租车司机、街边摆摊的、开店做小生意的、打零工的……
这些人没有稳定的收入,没有多少积蓄,缺乏抗风险的能力,缺乏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,一旦风云突变,他们最先遭受伤害。
很多出租车司机不但没活干,每月还要缴纳一笔不菲的租金;很多人的店铺无法开门,每月还要缴纳一大笔房租;很多卡车司机无法出行,每月的车贷一分钱不少。
困苦不堪,都在摇头叹息。
病毒很难致命,重症也一般体现在有基础病的老人身上,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口袋空空真的会致命,因为不工作,就没有收入。
拿什么来还房贷,拿什么来养家糊口?
没有收入,就很难活下去。
一位失业的朋友说:都快没饭吃了,如果再没工作没收入,只有吃土了。
还好他没向我借钱,事实上我也好穷。
朋友的脸上云淡风轻,但我知道他的内心在无声落泪。
今天看到一文章《失业的地产人,真的在搬砖了》,说的是碧桂园的项目策划主管,接到了一份做搬运工人的私活,只为了200元。
这样的人应该不少。
最近约的网约车,开着奔驰、宝马、特斯拉等比比皆是。
都是为了帮补家用。
而他们,可能是曾经的互联网大厂高管,曾经梦想公司上市后买下上海大平层的营销总监,曾经的房地产销售主管,曾经的游戏开发项目负责人。
网上有个留言:
“新进网约车司机群的,一半是教培人,一半是地产人。
旅游人一边送着外卖,一边呸了一声。”
对于很多人来说,生活的压力远大于对疫情的焦虑。
特别是疫区的,那些封半个月、一个月的,很多人真的扛不住了。
这样的视频,抖音、视频号很多。
2020年,有个官方统计信息说,中国14亿的人口中,约有5.6亿人银行存款为零。这意味着有高达40%的中国人,一直过着没有存款的日子。
而疫情过了两年半,没有存款的人,应该有60%了吧。
不敢想象的贫穷和拮据。
02
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。
这几年除了金融机构、国有垄断行业,当然,还有那些受益于疫情的特殊产业,如核酸检测链条上的相关企业,其他的企业,现在都非常艰难,普通人的工作机会、收入水平、消费能力等都出现严重下滑。
最致命的是,很多地方动辄搞“一刀切”式的防疫,各种形式的折腾,大家过得很不容易,很多家庭个人,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苦不堪言。
朋友说:我们不怕一刀切,怕的是一刀一刀的切。
这话好经典。
想想,官老爷和公务员、事业单位,他们端着铁饭碗,领着固定薪水,经济不景时大不了年终少拿点奖金,经济影响不大。
人和人站的位置不一样,浪打不到的时候,哪里会知道痛。
当然,换位思考一下,也能理解领导们的想法——防疫不当要革职,防疫过当最多是批评。
那当然是保住饭碗最重要,于是乎层层加码,精准防疫到了基层就是全面覆盖。
可是那些饭店老板,那些街头小贩,那些流水线工人,背负着贷款,肩挑着养家糊口的重担,封城就是封了他们的收入。一旦信用破产,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,才能恢复原状,多少人喊着快没有经济来源,日子快过不下去了?!
哪怕城市解封,很多人不是工厂、企业倒闭,就是发不出工资。
于是,500、1000开口能借到已经不错了。
很多家庭真要撑不下去了。
饿死还是病死,已经是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。
网上有人说:这次上海疫情,喊加油的人少了,不知道是最近油价太贵了,还是静态管理,也落在了那些人头上了。
还有一句:行业的冷,加疫情的灰,搞得大家像逐渐干涸池的塘里的鱼,大口大口的张嘴,却喝不到几滴水,一双双无神的鱼眼盯着天上的云。
好形象。
更多人的心里在问:无休止的封控、静态、闭环、隔离,让人心生疲惫,什么时候是个头呢?
都没有答案。
关于未来,谁知道呢?
对于中下层的人来说,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还能挺多久,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明天的路会怎么样?也没有人能够回答,经济会不会好转,疫情会不会早点结束?
都是未知,充满迷茫,这令人感到恐惧。
但也没办法,大多数人也只能一次次掂量自己的钱包,勉强算计着自己应对未知的能力。
咬着牙默默的对自己说:天总会亮的,没有太阳也会亮的。
然后各自走进风霜的生活。
这就是当下的现状。